【编者按】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迎评自查自建工作,不断提升卓越交通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动展现各院(部)的育人成果与改革举措,策划推出“迎评促建 院部巡礼”专题。
本期聚焦的是:顿河学院。
顿河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山东交通学院与俄罗斯顿河国立技术大学合作共建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山东省首家中俄合作办学机构,也是驻济高校首家中外合作办学单位。目前是全国办学规模最大的中俄合作办学机构,已成为学校国际化办学的重要窗口。

学院自2019年6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教育对外开放为使命,秉承“交通为基、俄语为助、国际为魂”的办学定位,确定了“专业+俄语”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拓展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擅长国际合作的一线工程师与管理人才。
一、整体概况:双学位模式贯通培养,赋能学生卓越未来
学院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国际化交通应用型人才。学院构建了“专业教师+俄语教师+企业导师”三型师资结构,专业教师多具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涵盖外籍、中方院外及院内教师,其中外籍教师占比稳定在50%左右,含多位俄罗斯院士与高级专家。学院每年常驻语言类外教10余人,入校专业外教50~60人次,逐步形成结构优化、教研能力突出的国际化师资队伍。
学院现设交通运输、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本科专业,构建以“智能交通”为核心、“智慧土木”为基础、“信息控制”为支撑的“大交通”特色工科专业集群。遵循“校内资源共享共用”原则,持续优化教学条件,联合校内同类专业建成多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外国专家工作室及校外实习基地,为人才培养筑牢保障。

学院推行“双学籍、双学位”培养模式,学生同步注册中俄两校学籍,完成双方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成绩合格且通过答辩,可获中俄两校学历学位证书。本科第四年,学生可赴俄完成学业,通过考核后可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工作,近三届学生整体毕业去向落实率均超96%,实现高质量就业。其中,国内外大学深造率平均达58%,稳居校内首位;国内就业学生广泛就职于中铁、中建、中交等大型国企及行业领军企业。
二、育人特色与成效:模式创新、融合育人、成果丰硕
1.构建“中俄贯通、两化融合、多维协同”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为落实“双学位”人才培养目标,学院构建“宏观—中观—微观”三层融通机制,联合俄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推行“课程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模式,双方协同开展教学组织与实施,实现“合作备课、合作授课、合作建课”深度融合。
学院通过聘请俄方教学副院长、专业负责人、教学秘书及专业教师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各环节,构建“国际化+本土化”双向融合的师资保障体系,为教学质量筑牢基础。
依托中方学生与俄罗斯插班生同堂听课、中外教师共担早晚自习答疑、中外学生协同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及邀请俄方专家通过论坛开展讲座等形式,以多维协同实现“无处不在的教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本硕博贯通一体化路径
2022年,学院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正式签约挂牌,并完成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聘任。此举标志着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战略性延伸,中俄合作从本科教育全面贯通至博士研究生培养阶段,为学生搭建起从本科到博士的全过程成长通道。
3.拓展优质国际资源,保障高质量就业与深造
学院成功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项目及俄罗斯联邦教科部公费硕士项目。其中,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提供全额学费、奖学金、国际旅费等资助,2024年起每年资助规模增至100人,位列全国高校首位;项目期内总计资助450人,总额达6800万元。2023年,顿河学院入选山东省首批五所中外合作办学示范工程建设高校。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9.05%,升学率达73%,人才培养质量获教育主管部门与社会广泛认可。

4.探索跨国实习实践,提升学生国际视野
学院推行“国内实训+海外院校”跨国培养模式。依托国家公派留学项目输送学生赴俄深造,开展暑期赴俄“语言+专业”认知实习,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锤炼俄语应用能力与工程实践技能,切实提升国际竞争力。
5.服务社会与人文交流,彰显教育溢出价值。
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中外高层外交活动,提升综合素质。师生多次在高访外事活动中提供翻译与志愿服务,获省、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多次致信感谢,以实际行动助力政府间友好交流。

学院主动助力山东省与俄罗斯罗斯托夫州建立友好省州关系,发起成立山东省中俄合作办学与俄语教学协作联盟,并当选全国中俄合作办学高校联盟常务理事单位。
此外,多次承担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语桥”项目,搭建多元化国际人才联合培养开放平台,推动中外青年双向交流,助力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三、发展思路:提质增效,迈向高层次国际化办学
面向未来,学院锚定高层次国际化办学目标,聚焦质量与效能优化,从三方面发力,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升级:
1.深化资源共享,促教育要素融合:健全中外教师协同教学与教研机制,以课程体系重构、内容迭代为核心,打破资源“物理叠加”壁垒。通过共研课程、共建资源库、共探教法,实现教育要素深度耦合与“化学反应”,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2.优化培养体系,提生源与培养质量:聚焦学生成长全周期,强化精细化管理与俄语基础教学,以分层教学、个性化指导满足需求;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师资,提升办学“性价比”,凭高质量培养成果增强社会认可度。
3.拓展办学维度,建高层次资源平台:推进本硕博贯通培养,提供贯通式成长通道;强化科研国际合作,依托联合平台开展高水平研究,同步建设优质课程与师资团队。此外,拓展合作国别与语言类别,力争多语种、多国合作新突破,丰富国际化内涵。
顿河学院将以开放姿态、融合机制、扎实举措,打造“顿河经验”,为建设教育强国、服务“一带一路”输送高素质国际化人才,贡献工程教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