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迎评自查自建工作,不断提升卓越交通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动展现各院(部)的育人成果与改革举措,策划推出“迎评促建 院部巡礼”专题。
本期聚焦的是:外国语学院。
一、整体概况
外国语学院始终恪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初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扎根齐鲁、服务全国,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与交通行业发展需求,持续深化“外语+专业”特色育人路径。近年来,学院在核心办学领域实现系统性提升:人才培养以协同育人为核心提升质量与社会认可度,学科专业形成多语种差异化布局夯实培养基础,师资队伍通过引育并举与能力锤炼双向提质,育德层面构建“思政+外语”融合体系强化价值引领,教学依托教学方法改革、科学研究反哺增强支撑力,逐步成长为培育具备国际视野、复合型能力的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重要阵地。
二、育人特色与成效
1.在人才培养上,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政校行企外”多元协同育人机制,与山东省外办、山东高速集团等政府单位及企业共建人才实训基地,依托30余所海外合作院校拓展“2+2”“3+1”联合培养,学生赴俄罗斯、日本等国外企业实习,联合中国翻译协会等行业合作指导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通过一系列举措,学生“语言+行业”复合能力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2%以上,就业领域涵盖教育、翻译、电子商务、进出口业务等,累计培养数千名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2.在专业建设中,紧密对接社会需求,精准设置英语(商务/师范)、日语(跨境电商)、俄语(商务/跨境电商)特色方向,以“夯实语言基础、对接行业需求”为核心,打造13门覆盖商务、交通等领域的特色课程集群;同步系统推进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申报与建设,经持续深耕,成功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2个专业入选校内A类专业,建成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省级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1门,为学生筑牢专业能力根基。

3.在课程思政方面,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系统打磨“外语课堂+家国情怀”融合教学案例,开展“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系列活动,出版“用外语介绍中国”系列丛书16部,将价值引领贯穿教学全过程。建成7门校级思政示范课程,1项课程思政案例获全国优秀案例,2项获省级优秀案例,实现知识传授与铸魂育人深度融合,学生文化自信与社会责任感显著增强。

4.在教学改革上,打破传统语言教学边界,采用混合式教学、项目式学习及情景模拟等,推动“从学语言到用语言”的育人转型;聚焦特色研究方向,将“一带一路”文化研究、商务翻译实践等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实现科学研究与专业教学良性互动。通过系统推进举措,学生国际商务英语二级考试通过率稳定超90%;近五年,获高水平双创奖项26项,在“外研社·国才杯”等赛事中获奖500余项。历年考研成果显著,数百名学生考取国内外知名院校研究生。

5.在社会服务方面,组建师生专业团队,承接省市级政府外事项目与企业外译任务,选派志愿者参与“鲁印合作”“孔子文化节”等活动,为地方对外交流与行业发展提供语言支撑。累计承接省市外办、企业出海项目30余项;完成行业企业外译任务超500万字,为地方对外开放贡献专业力量。

三、下一步发展思路
展望未来,学院聚焦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翻译硕士(MTI)学位点申报,围绕“中华文化外译”“商务翻译”“交通翻译”打造特色方向;加快数字赋能,建设“智慧外语与语言服务实验中心”,融合人工智能重构教学体系,培育适应未来的新型外语人才;深化“外语+”跨学科融合,培育适应新时代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奋力建设有影响力、有特色的外国语学院,为服务交通强国、教育强国战略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