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迎评自查自建工作,不断提升卓越交通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动展现各院(部)的育人成果与改革举措,策划推出“迎评促建 院部巡礼”专题。
本期聚焦的是:轨道交通学院。
一、整体概况
轨道交通学院成立于2013年,是山东省内唯一一所系统性开展轨道交通类本科和研究生层次人才培养的学院。学院在机器人工程领域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设本科专业4个,其中交通运输(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自动化等3个专业为省一流本科专业,轨道交通电气与控制为新工科专业,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1100余人。学院近四年获300余项省级以上高水平学科竞赛奖项和近70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连续三年获学校高水平学术科技和创新创业活动“登峰杯”最高荣誉。学院教师近5年承担各类课题近200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和省部级项目、课题近20项,到账科研经费3300余万元;发表SCI、EI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件,获省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国家奖励办备案社会力量奖一等奖2项。
二、育人特色与成效
1.强化思政引领,夯实育人根基
依托轨道交通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结合交通强国建设要求,聚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结合轨道交通行业特色,深入挖掘交通元素,积极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方法路径,经常性地组织课程思政建设教师交流、观摩和培训活动,推动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整体提高。
学院先后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获省本科高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项,获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9门,获校级课程思政示范案例17项。


2.行业引领,理实结合,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生态
面向轨道交通行业,依托省级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轨道交通工程实习实训(基地),秉持“厚基础、重实践、促融合、强特色”育人原则,系统构建“基本素养、应用能力、创新能力”逐级跃升的“三进阶”能力培养路径。



3.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将全过程学业评价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抓手,统筹推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管理和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等一体化改革,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堪当大任的高素质人才。
自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启动课堂教学改革,累计开展5学期,共计81门次课程完成课堂教学改革,并获评“督导推优-优质示范课堂”一等奖26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27项。主持建设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4门。以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建设/改造“四新”特色课程45门。


三、发展思路
1.对标一流: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争创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2.人才强院: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优化“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
3.创新驱动:深化产教融合,建设轨道交通产业学院,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
4.质量提升: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强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培育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轨道交通学院将以服务“交通强国”战略为己任,凝心聚力、守正创新,为培养新时代轨道交通卓越人才而不懈奋斗!